学科组简介

  研究组介绍:应用土壤生物化学组(原名土壤植物营养组),组长为陈利军研究员。研究方向:土壤有机C积累的酶学机制与调节;N素土壤转化过程的酶学调节及其机理;土壤或沉积物中P组分特征及活化调控;转基因作物种植对土壤生化特征的影响等。 

  历史概况: 

  1955年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成立农业化学研究室,由我国土壤科学奠基人之一的陈恩凤先生任室主任,确定了以土壤植物营养为主要研究方向,本组的研究发轫于该时。 

  20世纪60年代始,为配合陈恩凤先生主持的土壤肥力实质的研究,周礼恺先生领导研究组的相关研究人员在我国率先开展土壤酶的活性特征及其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等研究,为本组土壤生化方向奠定了重要基础。以土壤酶基础研究为依托生发开来的脲酶抑制剂在调节尿素N转化中作用及其应用研究,为调高尿素肥效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方法。在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发表的50余篇中外文论文(包括论文集中的文章),出版的《土壤酶活性》(1976,译著)、《土壤肥力研究文集》(1984)、《土壤酶及其研究法》(19862章及2节)、《土壤酶学》(1987)、《中国土壤酶学研究文集》(1988)等专著和论文集,获得的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长效尿素研制1988)是该阶段的重要成果。 

  20世纪90年代始,武志杰研究员、陈利军研究员相继带领研究组开展了NP转化的抑制剂组合/激活剂调节及其应用、转基因作物与土壤的互作关系、无公害农业关键技术等研究。取得了100余篇中英文论文、1项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余项申请及授权专利、10余部主编和参编的专著和论文集(《东北区域农业综合发展》,2002;《缓释/控释肥料:原理与应用》,2003;《中国东北盐渍土》,2004;《中国土壤科学的现状与展望》,2007)等成果。 

  21世纪初,本组的研究方向从土壤氧化-还原酶系、水解酶系的动力学特征开始,发展到土壤酶抑制、激活动力学研究。随着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本组的研究拓展为土壤酶活性变化的酶基因机制研究,上述工作取得了60余篇SCI文章的成果。 

  研究组目前有职工6人,包括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2人,特别研究助理1人,科研秘书1人;流动人员15人,包括博士研究生6人, 硕士研究生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