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森林生态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和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联合主办生态学学术交流论坛

  731日至84日,中国科学院森林生态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和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联合主办的生态学学术交流论坛在吉林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长白山站)召开。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陈小勇教授、周小奇教授、张健教授、郑泽梅副研究员和沈国春副教授;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副所长方运霆研究员、王安志研究员、肖红编审,中国科学院森林生态与管理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主任郝占庆研究员,郝广友研究员、闫巧玲研究员、于大炮研究员、王绪高研究员、张军辉研究员参加了此次论坛。重点实验室和华东师范大学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共约60人参加论坛。 

 

  

郝占庆主任致辞 

 

  陈小勇院长致辞 

  81日,主办单位的专家在长白山站新专家公寓5楼报告厅准备了14个主题报告。上午,王安志研究员、郝占庆研究员、陈小勇院长、方运霆研究员和张健教授分别作了题为长白山站概况及其生态气候学研究进展天然林经营理论与大型森林固定样地的意义”“生境破碎化的生态效应森林生态系统氮素循环的研究进展汇报公众的力量:人类世时代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报告。下午,郝广友研究员作了题为水力结构对树木生产力和抗逆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的报告。周小奇教授作了题为土壤甲烷氧化的报告。闫巧玲研究员作了题为基于结构与更新关系的次生林生态系统恢复与经营策略的报告。郑泽梅副研究员作了题为“Effects of nutrient additions on litter decomposition regulated by phosphorus-induced changes in litter chemistry in a subtropical forest, China”的报告,介绍了凋落物分解与养分可利用性的基本情况和凋落物分解换位实验的主要结果。张伟东副研究员作了题为氮添加和初始质量对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的报告。于大炮研究员作了题为长白山林线岳桦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贮存特征及其对胁迫环境的响应的报告。沈国春副教授作了题为天童植物物种谱系关系及其种间相互作用的报告。张军辉研究员作了题为“Long-term addition of nitrogen enhances stability of soil organic matter in a temperate forest”的报告,介绍了长期施氮对阔叶红松林土壤碳稳定性的影响。王绪高研究员作了题为森林木本植物多样性的维持及功能研究的报告。参会的专家和研究生对以上报告很感兴趣,并与报告人进行了讨论和研究。随后,沈阳生态所编辑部副主任肖红介绍了《应用生态学报》的基本情况,计划推出栏目长白山论坛”,并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周小奇教授作报告

 

  83日,来自研究生的17个学术报告在长白山站新专家公寓5楼报告厅开展。上午,周贵尧、王舶鉴、郑丽婷、王静、崔二乾、毕星、李耸耸、周慧敏和卜雪蕾分别作了题为亚热带森林干旱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土壤环境共同调控土壤呼吸基于激光雷达的长白山森林冠层三维结构研究进展亚热带森林中物种多样性通过树冠空间互补性促进凋落物生产量落叶松人工林结构调控对动物传播胡桃楸种子的影响东亚季风区生产力模拟不确定性的溯源性分析“2014年中国空气污染物的时空格局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干旱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通过植物的根调控植物性状结合环境变量对生态模型参数空间变异的解释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降雨减少对土壤N2O排放及潜在的氮转化过程的影响的报告。下午,王诗洋、龚筱羚、房帅、刘超男、王萌、盖学瑞、宋佳和张新忠分别作了题为长白山区生态系统功能的时空格局研究天童20公顷样地内同种负密度制约生长格局功能性状种内变异对群落构建机制探究的影响濒危物种除名过程中忽视了遗传因素上海市城乡梯度上植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及其与城市化程度的关系长白山不同海拔红松、云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优势树种水力结构研究“Meta方法分析森林间伐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的报告。报告丰富多彩,涉及了大数据科学、景观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理生态学、环境生态学、水文气象学等多学科的研究内容。参会的专家对每个报告都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82日,华东师范大学的专家和研究生在重点实验室人员的陪同下考察了长白山站的云冷杉林、岳桦林及苔原带样地。84号,参会人员考察了25ha针阔混交林永久样地、实验样地及东北亚植物园,在现场交流了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本次论坛为加强多学科合作研究奠定了基础,也激发了群落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创新。(文/ 院重点实验室) 

  样地考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