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12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典型人工林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适应机制”2023年会在辽宁清原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简称:沈阳应用生态所)主办,辽宁清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清原森林站)承办,沈阳应用生态所副所长卓君臣主持会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刘世荣研究员(项目跟踪专家,线上参会)、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闫俊华研究员、浙江农林大学吴家胜教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王兵研究员、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张建秋研究员、东北林业大学于海鹏教授、青岛农业大学宋新章教授、北京大学朱彪教授、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汪思龙研究员、陈欣研究员等10位专家出席会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张峰处长(线上参会)、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段晓男处长(线上参会)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张峰处长强调项目作为科技部基础研究成果评价的试点项目,应该重视应用基础研究,针对人工林生态系统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理论、政策建议、措施方面提出亮点建议。项目跟踪专家刘世荣研究员指出,项目研究到了关键时期,最后一年项目层应聚焦在政策导向、重大科技问题、应用基础性问题方面,应提出政策上的重大建议。段晓男处长认为,全球变化的专项很重要的目标是深化对全球变化的认识,提高对于人工林碳汇的认识,夯实成果,抢占科技制高点。
项目汇报环节,沈阳应用生态所朱教君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孟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马泽清研究员(线上参会)、北京林业大学查天山教授分别就项目及各课题的研究进展、研究成果、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经费使用以及未来的研究计划等进行了汇报。
评议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及各课题的汇报,围绕成果凝练、课题间合作、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同时,也对清原森林站未来的发展和建设提出了新的思路。
专家组组长闫俊华研究员做总结发言,对项目取得的研究进展和本次评议交流会的沟通效果表示肯定,并希望项目组能够把握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对重点研发项目的定位,认为该项目在“老命题”如何做出新科学成果的背景下,各课题之间应紧密协作,整合、升华认知,自上而下部署成果,加强数据分析,针对目前项目关注的人工林生态系统的自然生态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影响),提出更有意义的科学问题,为十五五计划提出规划,高质量地完成后续的研究工作。
另外,专家组针对清原森林站未来的建设提出诸多建议,如面向国家需求、结合国际科学前沿,以大目标为导向,做战略性的科学研究,在全国乃至全球起到引领作用,争取拥有更多国际话语权;加强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引育并举,构建交叉学科团队;将传统生态学研究与分子生态学结合,培养、提高多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基因组学)分析能力;加强培训,扩大宣传,在为野外台站做出示范,能让社会更受益;打造标志性的示范、模式,突显阶性成果,形成新标准,切实指导林业生产实践,为国家林草局提供借鉴。
会议期间,评议专家组和项目成员现场考察了清原森林站建成的科尔塔群、增温平台、水文站网、多功能数据中心等研究平台。项目首席朱教君研究员表示,会后将组织项目和课题成员对各位专家意见结合项目预期目标进行梳理,并以简报的形式做出回应。沈阳应用生态所人事教育处副处长付彬,项目团队骨干3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