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森林生态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召开2017年度学术年会

  201818日,中国科学院森林生态与管理重点实验室2017年度学术年会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召开。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傅伯杰院士,副主任刘世荣研究员,委员于贵瑞研究员、孙建新教授、张大勇教授、王传宽教授、薛建辉教授、贺金生教授、朱教君研究员、郝占庆研究员和方运霆研究员等出席会议。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重点实验室处侯宏飞处长,沈阳生态所党委书记金昌杰、科技处处长卓君臣参加会议。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共120人参加了会议。

 

实验室主任郝占庆研究员作年度工作报告

 

  首先,实验室主任郝占庆研究员作实验室2017年工作报告。报告分别从实验室概况、本年度主要研究进展、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组织管理与运行四个方面做了汇报。实验室骨干成员朱教君研究员、王绪高研究员、郝广友研究员、白娥研究员、方运霆研究员和闫巧玲研究员,分别以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40年生态成效评估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树木水力结构与环境适应性研究进展微生物残体对森林土壤有机氮的贡献森林土壤气态氮损失动物传播种子对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启发为题,代表实验室三个研究方向作学术进展报告。 

 

副所长(主持工作)朱教君研究员作学术报告

 

副所长、实验室副主任方运霆研究员作学术报告

 

白娥研究员(上左)、郝广友研究员(上右)、王绪高研究员(下左)、闫巧玲研究员(下右)作报告

 

  在讨论阶段,与会专家和委员就实验室本年度的管理工作、研究方向、人才队伍、野外平台建设、研究工作及未来发展发表了意见。大家充分肯定了实验室在青年人才培养、研究方向定位及组织管理等方面做出的突出成绩,在此基础上,还对实验室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室三个研究方向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融合,考虑国家战略需求(如森林健康、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森林可持续管理、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等),加强实验室研究工作的顶层设计,以特定的科学问题为主题、依托长白山站、清原站,讲好东北故事,使实验室各方向的研究工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二、天然林方面的研究可借鉴三北防护林效益评估研究工作的经验,对东北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20年生态成效进行评估,为国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可以针对目前天然林不合理的经营活动,向国家提出对策建议;三、研究方向可进一步做些调整,建议将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单独作为一个方向;四、目前研究工作主要侧重于植物部分和地下部分,关于食物网方面的研究还较欠缺,应加强多营养级的整合研究;五、小尺度的研究工作占了绝大部分,大的空间尺度和长时间尺度研究较少,需要进行协调;六、实验室的名称是“生态与管理”,除了理论基础研究之外,还要加强应用研究,例如: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研究结果如何与东北生物多样性保护、珍贵树种保护等应用相结合;七、实验室作为一个平台,要把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机构纳入到实验室范畴,加强与其他科研院所的合作,进而提升学术引导地位,例如,把实验室的开放基金作为吸引国内外机构、专家参加工作的经费,提升实验室的知名度;八、加强年轻人的培养,过去以发表文章为导向逐步转为面向战略思考、扩大年轻人视野。

 

  傅伯杰院士作总结发言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合影

 

  最后,学术委员会主任傅伯杰院士进行总结发言。首先,傅院士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人才队伍建设及组织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一是要从系统的角度加强对生态系统整体性的认识,注意从多角度、多层次开展生态系统研究;二是要积极面向国家需求的森林经营、抚育和更新等具体目标,继续加强生态系统管理方面的研究,发挥自身优势,体现研究成果的实用性,与国家的森林保护、功能提升的需求结合;三是进一步发挥野外台站的优势,加强与野台站的整合,完善二者间的合作机制;四是继续深化国际合作研究,提高国际合作的水平与实效。(/ 院重点实验室) 

\